计算机网络ch7局域网

发布于 2024-12-19  210 次阅读


ch7局域网

局域网的定义

  计算机网络依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:
广域网(WAN)
连接地理范围较大,一般跨度超过100km,常常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洲。中
国国家教育和科研网(CERnet)属于广域网。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广域网。
局域网(LAN)
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,覆盖范围一般局限在
房间、大楼或园区内。一般分布于几公里范围。特点是距离短、延迟小、数
据速率高、传输可靠。以太网(Ethernet)类型应用最为广泛。
城域网(MAN)
覆盖范围就是城市区域,一般是在方圆10km-60km范围内,最大不超过
100km。它的规模介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。

  ☺功能性定义: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将大量PC机及各种
设备互连一起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。

  ☺技术性定义:由特定类型的传输媒体(如电缆、光缆
和无线媒体)和网络适配器(亦称为网卡)互连在一起
的计算机,并受网络操作系统监控的网络系统。

  ☺功能性和技术性定义之间的差别是很明显的,功能性
定义强调的是外界行为和服务;技术性定义强调的则是
构成LAN所需的物质基础和构成的方法。

  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,站点数目有限;
地理范围有限,大约在10公里的地理范围内;
通信误码率较低,一般为基带传输,利用广播机制;
可采用多种通信介质,例如:双绞线、同轴电缆或光纤;
拓扑结构简单,多为 总线型、环型、星型、树形。

  ‍

IEEE802参考模型

 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关系:局域网参考模型只对应
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,它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
链路控制子层LLC与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。

  物理层:透明传输位流,规定信号编码、传输媒体、拓扑结构及
数据传输速率。
MAC子层:提供介质访问控制功能。
LLC子层:提供寻址、排序、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。

image

主要的局域网标准

  802.5:令牌环(Token-Ring)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规范;

IEEE802.3标准系列

  1)粗电缆以太网10Base-5

  ❑10Base-5的含义
10表示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速率是10Mbps
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
5表示每一段电缆的最大长度为500m。

image

  ☺插入式分接头(tap):直接插入电缆中(不用切断电
缆)就能和同轴电缆的内部导线有良好的接触连接。
☺每个网段的两端必须用50欧端接器进行端接,同时一
端用 接地端接器 接地。

  ☺物理连接遵循5-4-3规则:最多使用4个中继器连接5
个干线段,工作站仅允许连接在3个干线段上,其余被用
做加长距离。

  2)细同轴电缆以太网10Base-2

image

  ☺BNC T型连接器;用于办公室LAN;物理连接遵循5-
4-3规则
☺每个网段的两端必须用50欧端接器进行端接,同时一
端用接地端接器接地。

  3)双绞线以太网10Base-T

image

  ☺插入式Hub(集线器)相当于多端口转发器
☺用于办公室LAN,拓扑结构为星型,逻辑上仍然是总
线型

  ☺转发器/中继器的作用:扩充信号传输距离,将信号放
大并整形后再转发,消除信号传输的失真和衰减;物理
层设备。
☺10Base-T(星型网络)的5-4-3规则,是指任意两台
电脑间最多不能超过5段线(既包括集线器到集线器的连
接线缆,也包括集线器到电脑间的连接线缆)、4台集线
器,并且只能有3台集线器直接与电脑等网络设备连接

主要区别

特性 10Base-T 10Base-2
传输速率 10 Mbps 10 Mbps
物理媒介 双绞线 细同轴电缆
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 总线拓扑
最大传输距离 100 米 200 米
连接方式 使用 RJ-45 接头 使用 BNC 连接器
安装灵活性 更容易布线和扩展 布线较为复杂,易受损

  ‍


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